白俄罗斯

新ldquo斯普特尼克时刻rdqu

发布时间:2021/5/18 2:44:36   点击数:
北京医院手足癣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604561.html

“西索观欧亚”是教育部、上海市和上海外国语大学(SISU,即“西索”)共建,并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负责运营的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俄罗斯-欧亚研究团队的集体专栏,坚持以多语种为前提、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方法,提供有关俄罗斯、东欧和中亚的可信可靠的在地知识。

特约撰稿丨杨成编辑丨朱郑勇

新冠疫情年的暴发及其全球大流行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国际组织、社会团体以及个人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并延续至今。围绕疫情防控这一问题展开的话语较量、制度竞争和地位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大国博弈的核心议题。一向自认为注定为全球大国并始终将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锁定为核心国家利益的俄罗斯在此问题上表现抢眼,其疫苗外交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普京政府彰显“俄罗斯之治”之于“西方之乱”的重要证据,以及俄西方在纳瓦利内事件引起的制裁与反制裁之争的关键胜负手。

俄罗斯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对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而言,这一局面有些出乎意料。从特朗普到拜登,甚至更早之前的奥巴马,美国政府已经日益倾向于将俄罗斯视为一个地区强国而非全球大国。在综合国力对比的不对称性已然十分明朗且差距仍在不断拉大的情况下,俄总统普京在千禧年之交发出的俄罗斯有可能沦为二流三流国家的警告彷佛已经应验,俄罗斯孜孜以求的获得与美西方平等地位的外交目标也似乎越发虚幻。新冠疫情期间俄罗斯迅速增加的感染人数以及迄今为止居高不下的病例总数存量,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俄罗斯从医疗系统到治理体系的问题与弊端。普京个人支持率的相对下降以及纳瓦利内被判刑后国内抗议运动不断升级,无疑给克里姆林宫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境内外分配对普京政府而言,都带有巨大的政治价值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事关俄罗斯在新的国际动荡局势中的地位高低。足以让普京感到欣慰的是,俄罗斯在这一场举世瞩目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表现抢眼,展示了一个老牌科技大国的丰厚积累和储备,突出了其动员模式在应对新冠疫情这类紧急状态时的比较优势。

现在看来,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和扩大给普京政府提供了一个翻转自身形象及扩大国际影响的历史性机遇。俄罗斯将其第一款新冠疫苗命名为“卫星-V”可能不仅仅是无心插柳之举,而更像是一种经过精心计算的、至少对其可能产生影响有足够信心的政治举措。

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赢得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期间太空竞赛中的关键棋局,让美国和整个西方深深地感受到了被苏联航天科技赶超后的巨大压力和空前挑战。由此,这一卫星的俄语名“斯普特尼克”(Sputnik)正式进入了英语词汇清单,并衍生出表示体认到压力和挑战的专有名词“斯普特尼克时刻”(SputnikMoment)。与西方不同的是,苏联方面收获的更多是自豪和自信。因此,俄罗斯在所有对外提供的“卫星-V”疫苗包装箱上醒目地用英文标注“世界上第一种获批的新冠疫苗”,显然带有强烈的历史关照,旨在提醒世人俄罗斯在这一问题上和当初的苏联一样放了大卫星,宣示自身的历史积淀和先发优势,包含着国内层面的正当性提升和国际维度的话语权增加两种考量。

“手中有苗,心中不慌”

受经济实力下降的影响,俄罗斯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和产出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的比较上,都失去了昔日作为原创大国的光芒和辉煌。尤其是制药业,俄罗斯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此意义上,以“卫星-V”为代表的俄罗斯疫苗实际上给包括医药制造等高科技行业打了一剂兴奋剂和强心针,至少可以证明俄罗斯在特定领域仍然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从而籍此进一步促进俄罗斯社会团结,增强对普京政府的信心和信任。

疫情期间的隔离政策与全球能源需求下降等原因使俄罗斯经济跌至最近11年以来最低谷。年,除农业实现整体增产外,俄罗斯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均衰退严重。而石油收入下跌与支出大幅增加等导致俄联邦和地方财政赤字严重。在新冠疫情、油价下跌、经济降速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卢布贬值与通货膨胀问题日益突出。俄联邦统计局评估确认年俄罗斯全年的通胀率为4.9%,民意调查则表明物价涨幅可能是官方发布数字的两倍多,俄央行去年12月的一份报告也显示俄民众感知的年通胀率高达12%。

经济衰退直接导致俄罗斯人的财务情况明显恶化,失业率也达到自年以来的最高值。年俄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3.5%,自年起累计下降10.6%,已倒退至-年收入水平。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去年下降了8.6%,万俄罗斯人收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三分之一,个人破产率也大幅上升。

在此背景下,对于深陷经济快速下行以及随之伴生的社会压力倍增双重危机的俄罗斯政府而言,“卫星-V”新冠疫苗的成功意味着莫斯科拥有了控制风险的重要杠杆。年底,普京在政府年终会议上要求俄政府尽快从反危机举措过渡到发展的战略议程上来,致力于人民生活的明显改善,而不要将错误和失败归因于疫情造成的困难。在年全年总感染数量高达万人的情况下,普京敢于要求俄罗斯政府调整工作和政策重心,主要依仗毫无疑问和包括“卫星-V”在内的一系列新冠疫苗的顺利研发和应用有直接关联。

截止到今年3月1日,俄罗斯已经在全国分发两针剂的“卫星-V”疫苗.5万套,预计5月前三大类新冠疫苗总产量将高达万套。正所谓,“手中有苗,心中不慌”。俄罗斯拟于4月1日起进一步松绑各类限制措施,以及俄罗斯学界开始强调疫情对俄罗斯经济的打击首次低于全球整体水平,背后的逻辑可能都正在于此。

疫苗添底气,强势回怼美欧制裁

众所周知,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在世界体系的国际分工网络中日益被边缘化,逐渐沦为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出口国并对之产生了强烈的路径依赖,经济结构调整在乌克兰危机后才因西方大规模制裁而在进口替代领域取得了较多进展,但整体而言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俄罗斯是油气生产大国,但始终未能获得与这一庞大产量和市场份额相称的定价权。

新冠疫苗的快速研制及市场投放并取得较好疗效有望改变俄罗斯上述边缘或半边缘角色状态。在新冠疫苗作为稀缺商品或公共产品的属性必将在较长时间内继续维持的情况下,基于“谁生产、谁分配”的基本原则,俄罗斯的国际话语权无疑会得到极大地提升。普京政府不断推进疫苗外交的根本目的就是试图以此打破乌克兰危机以来美西方赋予莫斯科负面形象的陋见,树立负责任的公共产品供给者形象。

拜登执政后竭力推动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复苏,强调俄罗斯挑战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威胁,固化俄罗斯作为欧洲安全的破坏者身份,联合欧盟建立起疑俄排俄反俄统一战线,以纳瓦利内被判刑为由展开新一轮制裁。普京对此予以了强力反击,指责美西方赤裸裸干涉俄罗斯内政,威胁和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欧盟中断关系。这种在整体实力居于弱势地位时的强势回应,不仅仅是因为看透了美欧之间以及欧盟成员国内部存在对俄政策上的差异和分歧,更在于俄有底气、有手段可以分化欧美和欧盟不同成员国。这一底气的来源之一即为新冠疫苗。

在莫斯科看来,与其和对俄罗斯极不友好的布鲁塞尔纠缠,莫如和那些对俄亲善或更能理解俄的欧盟成员国以双边途径打交道。面对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等高官的强硬反弹,欧盟最后尽管拉美一起制裁,但明显手段老套且有限,并未触及经济、产业合作等实质内容,暴露了联美象征意义大于制俄实际作用的本质。

更为关键的是,在关乎人命和国运的新冠疫苗面前,欧盟在外交和安全政策领域难以用一种声音说话的短板再次暴露无遗。今年1月,俄罗斯向欧盟提出了注册“卫星-V”疫苗的申请,但直至3月4日欧洲药品管理局在欧盟对俄新制裁推出后才宣布开始正式审核“卫星-V”疫苗的注册文件,检查该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是否符合欧盟标准。在欧洲新冠疫情依旧严峻、疫苗供应整体上严重不足、很多国家接种率过低远达不到群体免疫门槛的情况下,部分欧洲国家不愿受欧洲药品管理局审批过程冗长的折磨,选择直接绕过欧盟、在本国注册俄罗斯疫苗并单独购买一定数量的俄“卫星-V”疫苗,以供民众紧急使用。

1月21日,俄罗斯率先在匈牙利成功注册俄“卫星-V”疫苗。2月27日,斯洛伐克总理马托维奇和俄罗斯签署供应万剂疫苗的合约。2月28日,捷克总统米洛什向普京提出供应“卫星-V”疫苗的请求。3月8日,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会宣布将和瑞士企业联合在意大利生产“卫星-V”疫苗。就连法国和德国等老欧洲核心国家在对待俄罗斯新冠疫苗问题上的立场也从最初的疑虑和排斥转向合作。这些非常规做法最终倒逼欧洲药品管理局加速流程,预计将在较短时间内批准“卫星-V”在欧盟的注册。

巨大的红利终是昙花一现?

目前,俄罗斯已经凭借“卫星-V”新冠疫苗在全球建立起广泛的国家间疫苗合作网络,其疫苗在全球46个国家获批并使用,预计覆盖人口将超过12亿,使用总量仅次于英国阿斯利康新冠疫苗。这些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坚定了俄罗斯对西方外交的信心,明确了经由疫苗供给增强俄罗斯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思路。

疫苗外交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俄罗斯的整体外交部署的关键抓手,是俄罗斯区分敌友并采取分化、拉拢、合作、惩罚等不同手段的战略支撑。在后苏联空间内,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与俄交好的利益攸关方获得了“卫星-V”疫苗技术支持而建立起自己的生产线,乌克兰等与俄关系疏远或紧张的国家只能采购其他国家生产的疫苗,在接种率上处于不利状态。

在拉丁美洲、亚洲等其他地区,受全球新冠疫苗供应紧张的影响,有效性较高且利于运输贮藏的俄制疫苗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但不同国家获得疫苗与否及其数量多少在相当程度上同样取决于和莫斯科的国家间关系。俄罗斯在拉美的重要伙伴国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日前已经接种了“卫星-V”疫苗。3月5日,俄罗斯外交部主动表示在越南方面感兴趣的情况下准备向其提供疫苗,更是验证了上述逻辑。

可以断言,拥有先进的技术基础和实施疫苗开发计划所需的优秀技术人员是“卫星-V”最终大获成功的前提条件,但如果没有俄罗斯领导人的优先考虑和大力支持,几乎不可能确保在超短周期内集中大量的技术和财政资源来推进该项目。在此意义上,以“卫星-V”为代表的俄罗斯新冠疫苗与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确实在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的战略考量,以及相应的影响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一方面,二者都是最高领导人在国家实力对比不占优的背景下亲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qiche.com/lsyg/2028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